北京国家会计学院-管理会计师CNMA招生网站-会计师事务所

两个月前,与姚会计、黑马财税的一众会计师、事务所所长、财税领域的大佬们一起吃饭沟通,当时就提到了目前事务所,尤其是中小事务所生存的艰难的环境。今天早晨也看到了一些相关的文章,感触很深。

我记得前两年去上国会开会,立信的合伙人朱总就提出,如果某些项目是违反了审计质量准则的,如果某些项目具备比较大的风险,这类项目,我们不接。

我觉得这就是一个优秀合伙人,和一个优秀事务所能够成长的基础和魄力。

但是对于大部分中小事务所,甚至一些大所来说,是绝对做不到的。

这也就导致了,很多事务所在没有相关的能力的情况下,以执行更多的程序,搜集更多的资料,做更多的底稿作为遮羞布,掩耳盗铃,投机取巧,飞蛾扑火。

我们经常提到成本效益,包括其实很多事务所的收费,都是考虑工作量的,因为工作量就意味着成本,而且是人工成本。

但是实际上,从风险导向的角度来说,很多事务所已经彻底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劳动力的产业,所以才会导致很多审计失败的案例。因为从风险导向的角度来看,其实最大的成本,是要考虑风险成本,而并非单纯的人工成本。

所以,现在很多事务所收费低,甚至变相的压价抢业务,那么就导致了人工费用必须下调,这样才能保证利润。然而人工费用的下调,也必然会导致人员能力的下降,因为拥有更高能力的人成本更高。这样最终导致了审计质量的下降,因为人的能力下降了。

这简直就是一个恶性循环

在这个恶性循环中,首当其冲的就是底稿填鸭式的工作。

底稿模板本身是一件好东西,是加快我们工作效率的工具,但是我们却把一个好工具用坏了。

很多人不再重视审计的逻辑和思路,不再思考审计的方法和思维,而是为了填表而填表,为了应付而填表。

甚至很多审计员竟然得意自豪的展现自己的摸鱼能力和划水能力,展现自己刷底稿的能力,难道不觉得羞耻吗?在外界看来,这简直是幼稚的不能再幼稚的行为。

这是典型的不具备专业能力,而且还不具备学习能力的表现。

为什么不具备能力呢,任何能力都是培养出来的,都不是与生俱来的。

那就是事务所对于人才的培养缺乏体系。

我经历过很多很多次事务所的内部培训,也从一个年轻人开始经历过很多审计类的项目,无论是培训,还是项目上的传帮带,夸张一点说,一年不如一年。

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体会,也许并不全面。因为在我最开始从事事务所审计工作的时候,项目经理对我们的要求非常严,需要我们每天写记录稿,其实就是类似每天的工作日志,从现在看来,其实就是每天进行复盘,这一天你做了哪些事情,都是如何做的,哪些内容不清楚,哪些不太懂,发现了什么问题,思考了什么等等。

在这种记录稿下,我自己单独记录了一本又一本,形成了我最初的关于审计专业的能力体系。

然后在人才的培养中,更多的还是培养的干表面活的能力,比如怎么刷底稿,更高级一点的,会教你操作excel,或者编制个合并报表。唯独如何发现风险,如何建立审计思路,这些非常缺乏,而这些才是审计的核心能力。

当然,这也是我们举办审计工坊的原因,创新审计思路,洞见审计未来,我们研究的核心,就是审计思路。

也就是说,其实我们的很多的培训,还是围绕着核算的,比如合并报表编制,比如现金流量表编制等等,这些被很多审计人认为是最重要的技能,但是这些技能恰恰不是审计技能。

事务所培训仅仅围绕会计准则培训,那我们的审计生产流程和工艺标准在哪里?

我认识很多审计师,在事务所工作几年,对于企业的风险的判断力能力很低,更别提进一步的挖掘需求,应对风险和需求。

这也是目前很多事务所的问题所在,风险导向,导向在何处呢?

当审计质量一次次被质疑,当审计报告越来越不被企业重视,当审计的结论越来越不能为企业提供价值,无论是哪一方面,都让注册会计师的价值在降低。

很多事务所对此已经引起了重视,以四大为首的事务所,已经逐步布局了审计、内控、咨询等产业链。但是对于大部分内资所来说,更高价值的咨询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。

一方面是能力不足,一方面是战略选择,一方面是环境所限。

尤其是面对更广阔的中小企业,存在非常非常大的财务服务的缺口,这也是我们根据中小企业的需求,建立猎财友道的初衷,招募猎财顾问的原因。

再就是大家常说的独立性,在事务所不能公开广告的环境下,如何承揽业务呢?除了招投标,其实很多时候还是靠关系。

事务所排名真的就可靠吗?排名第一又怎么样,排名前十又怎么样,多少排名前十的事务所一夜之间轰然倒塌。

那么这些大所,它只是大,但是它并不强。

我们现在所有的精力都在打造大所,但是却很少想过打造强所。

很多大所,尤其是之前已经倒掉的一些所,它根本没有资格进行排名。

事务所排名本身就是一种行业引导,但是如果引导的方式和方向出现了偏差,那么整个行业就会出现偏差。

参考:从昨天修订的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定排名办法,对于事务所发展变革的一些小思考

正是这种行业的导向偏差,才造成了事务所比收入,注会找挂靠,审计刷底稿,低价揽业务,人员流动大,审计失败多的后果。

不以质量为导向,反以收入为导向,何谈风险导向呢?

在市场上,又有谁会完全相信一份审计报告呢?

我听上海的事务所说,目前上海规定了每年注会签字的数量,却没有对审计费进行相应的标准建设。

这就是目前的注协,对于注册会计师的监管和义务,是不对等的。

协会并没有完全保证注册会计师权益,而只是针对于项目本身,保证协会的权威。

很多事务所迫于生存压力,顶着风险也签署了无保留意见的报告,为什么呢?

因为不签这个报告,企业就不满意,就不付款,就要换所。

既然是收入论排名,既然是市场生存,很多事务所就无法拒绝。

低价竞争,已经让审计失去了尊严。

那么为什么不能出台一些制度,来保障事务所的生存,让事务所可以正大光明的勤勉尽责呢?

所以,没有了公信,哪还有增信?

我们经常说,如果一个企业的内控没有问题,就可以减少实质性程序,我最近又在思考,那么这么好的逻辑,为什么审计师都不怎么执行呢?

原因是,不是大家不懂,而是在很多项目中,真的执行不了。没有哪个企业内控是百分百完善的,因为内控本身就是根据企业的不同阶段和周期的状态进行调整的。

北京国家会计学院-管理会计师CNMA招生网站-北京国家会计学院-管理会计师CNMA招生网站-职场文化
北京国家会计学院-管理会计师CNMA招生网站-北京国家会计学院-管理会计师CNMA招生网站-职场文化

如果审计出了问题怎么办?

面对不同的监管机构,很多监管机构是不懂审计准则的,他们有他们自己的监管标准。

所以,只要执行到位了所有该执行的审计程序,就可以不承担责任,这永远是一个伪命题。

另外,在美国,会计操作的制定、监管、审判都是不同的人和机构。而我们呢?监管机构每年都会出具实施方法,然后他们还监管,然后他们和审判,审计师又能说什么呢?

我们大部分时候看到的都是某个公司造假,审计失败等等。

但是这都是建立在对于注册会计师的监管过程中发现的,那么源头的监管呢?谁来监管企业呢?目前对企业的监管,大部分还是来自于税收的需求。

有多少企业,连结账都搞不明白,有多少企业,天天反结账挂在嘴边。

连基础的会计原理和操作逻辑都不明白的会计,企业又怎么能没有风险,注册会计师又如何下手呢?(何况其实很多注册会计师对于企业的财务流程逻辑也不清楚)

我们的审计底稿,重视实质性程序,不重视风险评估,这是最大的弊端。

后来,很多事务所的底稿有所调整,不再按照各个报表项目设计,而是按照六大循环来设计。

但是在六大循环中,不同的企业,流程是完全不同的,那么就导致了虽然很多事务所目前的底稿设计成了按照循环测试,但是最终这种测试还是流于了形式,大部分审计师根本无法从循环的逻辑中发现风险,内控测试更是流于形式。

最后,内部复核就变成了引导审计员工采取“填底稿”的工作,形成了越监管越把时间花在“填底稿”上,审计软件只是成为了取数工具,审计结论缺乏逻辑判断,就是堆数字堆出来的料,为了保证底稿填鸭,从而无力完成有逻辑的审计底稿并发现舞弊造假,增加了审计风险的局面。

在工作的形态上,就如同一个农村市场,合伙人团队在事务所这个农贸市场上摆摊,很多项目是跟着人走的,并不是归属于某个事务所的,因为事务所本身不具备质量和品牌力,所以项目可以跟着人走,一个大型事务所也可以说倒就倒。

最后导致承接业务的数量必然是牺牲质量。

事务所审内控,审计报表,但是事务所自己的项目又是如何管理呢?

我们说这个企业内控不好,那个企业财务管理不精细,但是事务所自己本身,又对每一个项目有过核算吗?管理和内控就合理吗?

为什么这么一群审计精英组成的企业,查别人查的头头是道,自己去一塌糊涂呢?

就是这种业务形态决定的。

路漫漫其修远兮

审计的未来,有困难,更有机遇

创新审计思路,洞见审计未来

公众号:笨鸟审计


会计包括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个方向,大多数人只了解财务会计职称证书,管理会计方向的证书了解甚少,可以简单看下会计证书对比

管理会计师CNMA是由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推出的管理会计能力水平证书项目,分为初、中、高三个等级,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、符合中国国情、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师人才。

北京国家会计学院-管理会计师CNMA招生网站-证书样式
北京国家会计学院-管理会计师CNMA招生网站-证书样式

关于管理会计师,点击以下文章可以了解更多

管理会计师证书有什么用?

会计职称证书与管理会计师有何区别?

2023年管理会计师报考时间

管理会计师的职位有哪些?

咨询学服宁老师:naicnma(微信),或致电176-1175-1681